一、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和暢園定向安置房竣工。實施舊樓區居住功能三年提升工程,綜合改造舊樓區40片、103萬平方米,完成大板樓和舊樓節能改造23.5萬平方米,同步實行準物業管理。完成90萬平方米公房修繕任務。做好推修12萬平方米企業產、私產房屋工作。 二、深化勞動就業保障 新增就業崗位4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健全困難群體就業援助機制,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提高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力爭實現城鎮職工、居民、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險全覆蓋。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自來水戶內管網改造50處。加快推進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提升改造。完成15公里燃氣舊管網改造,戶內立管改造5000戶,新增燃氣用戶1000戶,啟動燃氣民用灶具連接管安全改造工程。新增供熱面積20萬平方米,加快五大道地區供熱補建工作。建設青年宮35千伏變電站。 四、提升市容環境面貌 綜合整治部分主、次干道路。維修完善60個舊樓區、舊樓院的公共設施。改造土山公園。新建南市食品街綠地廣場1萬平方米、提升綠地1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河北路夜景燈光。 五、提高環衛管理水平 實現主干道路、重點地區20小時、次支道路16小時、里巷道路12小時清掃保潔,機掃率、水洗率達到60%。建成融鹽池1座。新建公廁2座、改造提升公廁5座。新建小型垃圾轉運站1座。新增一批環衛車輛,更新一批果皮箱、垃圾箱桶。 六、加強城市綜合管理 建設智能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集成應急指揮、城市管理、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等子系統。嚴格執行城市管理規定,形成長效機制,完善監督考評體系。強化和平路、濱江道等繁華地區綜合管理。 七、優化城區生態環境 加強空氣環境監督管理,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82%。完成燃煤鍋爐供熱并網、改燃。加強建筑工地揚塵、道路工程渣土灑漏和機動車尾氣等污染專項治理。創建1至2個市級安靜居住小區。 八、加強道路交通管理 持續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努力打造8個精管路口和10條精管道路。加強總醫院、城基中心、西康路和貴州路等重點區域交通阻塞問題治理。增加24處電子警察視頻監控點位、反光鏡30個,增劃道路停車泊位400個。 九、完善便民商業設施 新建和改造提升20個早點店,其中建設5個精品早點店、5個特色早點店。建設1至2個標準化菜市場,5個便利菜店,進一步規范菜市場管理,提升整體水平。推動連鎖超市合理布局,方便社區居民生活。 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加強食品生產銷售環節監控,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認真落實巡查、年審、登記、備案措施,加強重點食品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預警,提高食品速檢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十一、深化和諧社區建設 完成社區居委會區劃調整和換屆工作。區市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改造提升10個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5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站)。建成文化村、尚友里、衛津路3個精品小區,創建10個“文明、整潔、和諧”社區。新建1所養老院,新增養老床位400張,開辦2家社區老年人食堂。 十二、積極開展社會救助 完善“二元三級”長效救助機制。開展15個主題救助活動,管好用好“陽光助學”、“溫暖濟困”、“博愛助醫”專項資金,建立“光彩助老”專項資金。提高居家養老政府補貼服務標準,由目前的每月45元增加到80元;對80歲以上困難老人增加補貼服務項目;對百歲老人的政府補貼由每月400元提高到1000元。 十三、深入開展助殘活動 做好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對享受低保的重度殘疾人個人繳費給予全額補貼,對未享受低保的重度殘疾人和享受低保的非重度殘疾人個人繳費給予50%補貼。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一對一的生活服務。對重度殘疾人推行居家助殘服務項目。 十四、推進教育資源整合 建成第二十一中學新校區、昆明路小學主校區、南市模范小學和國際幼兒園。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和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 十五、加快社區衛生建設 區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南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區疾病控制中心標準化改造工程。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級醫院合作開辦特色醫療服務。23項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由目前的每萬人口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繼續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加快推行家庭責任醫生工作,擴大覆蓋范圍。加強“國醫堂”中醫藥特色專科建設。 十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辦好第11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第6屆“楓葉杯”全國青少年兒童書法繪畫大賽,舉辦第25屆“和平之春”社區文化藝術節、第26屆“和平納涼晚會”、第6屆和平區讀書節和第9屆五大道旅游節。重建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建成南市小劇場,籌建五大道博物館。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十七、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舉辦天津市第4屆“和平杯”長虹體育乒乓球大賽和“三八”健康杯、登山、羽毛球、游泳、廣播操等系列群眾性體育活動。定期保養維護社區健身器材。繼續為居民群眾進行國民體質檢測。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整合利用體育場地,完成國家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創建工作。 十八、健全法律服務保障 加強對法律援助志愿者培訓,完善法律援助進社區工作。整合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資源,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和司法救助。改進區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務窗口的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十九、加強安全生產監管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